太极拳悟道:从“脖子竖起”到“身心空透”
清晨的阳光洒在转龙藏的槐树上,落叶旋转,仿佛与我周身的气流共鸣。此刻,我已达到太极拳的“炼神还虚”境界,脊椎空透,周身轻盈,如同浮云般飘荡在晨光之中。手臂的运行不再依赖肌肉记忆,而是被一股无形的能量托举着,如同孩童初学步时,既惶恐又欣喜。这“虚”,原来便是拳架的极致松开,是杨澄甫“松松松”的真谛,是李雅轩“雨伞慢慢撑开”的意境,是郑曼青“松开手臂”的写照。 前人所言“太极拳是身体中,又在身体外”,如今我方有所体会。
这番顿悟,源于此前数日的修炼。 8月5日晚,在“炼气化神”的阶段,我经历了一场令人震惊的感悟。 此前一个月,我持续感受着全身筋骨的膨胀与延伸,这是一种能量聚集的状态,内劲贯穿脊椎和腰胯,体现在悬钟架、玉树挂衣、顶头悬等修炼中。 我年轻时曾反复梦见自己的玉枕穴下,脖子如同四个烧红的煤饼,或像导弹喷火口,如今才明白,这正是能量汇聚的预兆。
“炼气化神”的关键在于打通玉枕穴。 第一次脖子竖起,精气贯通大椎;第二次,隆椎鼓动,玉枕、后脑随之竖起,甚至出现百会顶起、囟门下陷的“内气感觉”。这感觉异常强烈,我的脖子仿佛羊颈般被悬挂着,与鲁迅笔下被拎起的鸭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我清晰地感知到十二个关节,十二重楼,筋肉密布,筋骨交错,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体验。
展开剩余68%玉枕,蕴藏着生命的密码——五蕴身心。随着脖颈竖起,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种种原罪,如同十二层地狱的喧嚣,在体内翻腾。 我仿佛理解了观世音的普门示现,地藏菩萨的当下入定,甚至尝试了五字洪名,看到了几个蠕动的人头。那一刻,我明白人无法瞬间跨越玉枕中的因果,需要无数世代的转换才能参悟经书中的法界。 在唯识世界,脖子是十二重楼,而此刻,我仅仅触及了“天”的层次,观世音的五蕴身心空寂,则在光音天之上。
在脖子竖直的状态下,我看到了亲人被烦恼所困扰,他们的喧嚣让我身心摇动。 我拼命摇动脖子,最终明白:精气入脑,睡眠得到极大改善。 这正是太极拳大师们所验证的阶段。然而,烦恼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消除。草根社会浸润在烦恼之中,烦恼无法被他人超度,“众生实无可度”,只能在自身修行中消解。许多修行者忽视身体修炼,导致静坐中的景象都是虚幻,这是一种片面的修行。中国的传统太极拳,是“拿身体说话”的实修,而这,正是“炼气化神”的真义。
这“神”,便是精神世界的五蕴身心。 通过对生活的热爱,我们获得深刻感悟,照见五蕴皆空,明白生命如何在身体中转换。《楞严经》的“楞严”即唯识,转识在于五根。 张三丰的“无根树”点醒迷途众生,“静坐孤修气转枯”,唯有五蕴身心才能“世上阴阳男配女,生子生孙代代传”, “顺为凡,逆为仙,只在中间颠倒颠”。
8月6日清晨,在脖子竖直的状态下,我突然感到脖子松开,脊椎空透。 我终于领悟到:忘掉脊椎,专注手臂的转换与悬松,内劲依旧是关键。 在转龙藏练拳时,我感受到脊椎空透,周身俱空,身体轻盈飘忽,内气鼓荡。 杨澄甫的棚捋挤按的气度,源于“松松松”,而这“松”,其实是“空”。 李雅轩的“雨伞慢慢撑开”,郑曼青“松开手臂”的意境,也得到了印证。
在回家的路上,我看到早点摊上的人们,他们或佝偻着刷手机,或梗着脖子吆喝,或仰头喝豆浆,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“顶头悬”,有人用欲望作铅坠,有人用苦难作配重。真正的“松松松”,或许就是看破这些重力后,依然能让自己成为风的形状。 这便是我的太极拳之路,一次从筋骨到精神的升华。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金港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