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献公的本名为诡诸,他在公元前677年,继承了晋武公的统治权。时值父亲晋武公国丧之际,他立誓即位,迅速上位。
年轻的晋献公,亲身经历了曲沃伐冀与曲沃代冀之事。在晋国的历史中,这些事件对他而言无疑充满了深刻的启示。他清楚地明白,晋国的统治权并非得自天命,而是在经历了无数战斗和牺牲后,才通过旁支的力量拼搏得来。因而,他对宫廷内的权力斗争、亲族争斗一直保持高度的警觉与戒备。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受威胁,晋献公心知肚明,必须果断采取行动。他深知已经无暇顾及祖先的名誉,最终做出决定:要提前斩断所有可能的隐患。因此,他毫不犹豫地对自己的族人下手,展开了一场血腥的清洗。
首当其冲的是恒庄家族。这个家族由晋献公的曾祖父恒庄和祖父庄伯一脉传承下来,在晋国宫廷内外都具有相当高的声望。然而,晋献公心思复杂,并不希望因大规模杀戮家族而让自己背上滥杀无辜的名声。为了避免这一点,他便寻求了聪明的谋士士蒍的帮助。士蒍提出了“离间计”的策略:“可以通过制造矛盾、散布谣言,让恒庄家族内部分裂,互相猜忌,最终自相残杀。这样,您就能稳坐钓鱼台,坐享其成。”
展开剩余47%晋献公拍手称赞,决定按此计行事。果然,没过多久,恒庄家族便出现了严重的内讧,兄弟之间的相互残杀让整个家族陷入了混乱。此时,士蒍又施展了“擒贼先擒王”的巧妙计策,利用富子这一关键人物展开了诬陷,将他以“莫须有”的罪名逐出国门。接着,士蒍挑拨族内公子,使得“游氏二子”被杀,游氏一族被彻底铲除。
在这场大清洗后,晋献公果断下令,将恒庄家族的群公子迁往聚邑(今山西绛县南城村)。并在公元前669年冬季,趁着寒风凛冽的季节,调动兵力,围困聚邑,最终将所有公子尽数屠杀。血流成河,惨烈的杀戮场面如同人间地狱,恒庄一族的末日来临。经过这一场血腥的清除后,晋献公进一步下令,禁止任何新的公族设立,除了太子之外,所有公子都被送往国外做人质或寓公。此举彻底切断了公族势力的根基,为晋国的权力结构奠定了基础。
然而,晋献公未曾预料到的是,虽然这一政策大大削弱了国内权力争斗的隐患,但他的一手操作却最终导致了晋国的衰退。在他精心塑造的晋国权力体制下,
发布于:天津市金港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